我国中医药有数千年历史,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回归自然”的热潮不断高涨,以及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中医药的“天然”优势不断被发现,使得中医药在预防疾病和治疗某些慢性病、疑难病和老年病方面有独特优势。
随着西方人士对西医局限性和西药毒副作用的认识和了解,倾向于“回归自然”,采用天然药物,为中医药发挥其优势特长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但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等诸多因素制约,使得我国中医药尚得不到西方国家广泛的认可和接受。
众所周知,江西是中药大省,现有中药生产企业近200家,2013年中药工业实现主营业务400多亿元,占全省医药工业的比重为40%以上,在全国同行业中名列前茅,仅次于吉林。
2013年江西中草药出口2681万美元,同比猛增770倍。尽管增幅较大,但相对全省中药工业收入来说,仍偏低,仅相当于0.4%。主要原因是我国中草药出口还面临多种困难。
一是国外需求量有限。由于国外中医不多,对中药的需求量不大。江西省的中成药出口大部分是到东南亚国家,而部分中草药出口,仅仅是作为植物原料,用于国外一些保健品和化妆品的加工。
二是国外绿色壁垒限制。欧洲共同体是目前全球潜力最大、最有发展前途的天然植物药市场,欧洲天然草药补品的市场规模已达70亿美元左右。但欧盟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传统植物药注册程序指令》,按照这个法令,中药要进入欧洲国家,除需在欧盟地区使用15年以上、在中国使用30年以上并提供相关证明外,还必须申请许可,而许可的前提是对中药的每一个成分进行检验。
三是存在一定文化认同问题。中西药不属于同一套评价体系,中医药中阴阳结合、动静相宜等理念,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是很难理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