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20日,由IDG资本与创业邦携手举办的IDG校园创业大赛启动发布会暨全国第一站宣讲会在清华大学举行。本次校园创业大赛面对所有在校本科及研究生,旨在挖掘校园内的天才开发者和技术极客。在对话创业新贵环节中,SegmentFault创始人高阳、一起唱创始人尹桑、锐博汇通创始人孙宇晨、奇妙游戏CEO徐乐、大象安全套创始人刘克楠齐聚一堂,聊聊年轻人创业中的那些事儿。以下为现场实录,未经本人审阅:
高阳:我以前没有做过主持,也没有想好问什么问题,都是年轻人,年龄差不多,大家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自己吧。
徐乐:我叫徐乐,是2000年的清华校友,其实我创业时候并没有拿到IDG的投资,而是复学时候拿到IDG的投资的。我是80后,已经是三十岁以上的同学了。
刘克楠:我是90后,看不来不像,但其实真是。我们做大象安全套,现场有用过我们产品的吗?不多啊……这说明我们的市场空间还很大。
孙宇晨:我们做的其实跟互联网一样等级的协议,上面有很多新的创意公司。
尹桑:大家好,我是尹桑,92年的,我们做的是唱吧,可以一起看球做游戏,年轻人的线下娱乐等等。
高阳:第一个问题是:是什么样的契机让你们出来创业了?为什么在这个领域创业?
尹桑:我是2012年读本科的时候创业的。我高中是去美国读的,在美国创立过一家公司,是一家做配送的公司。后来和几个同学回国创业,我觉得需要创新一些东西,我自己以前是做技术的,但我自己很喜欢美食、娱乐和运动,我们觉得做这个事情更加有价值。
高阳:你在做所有跟KTV相关的事情,我们年轻人去里面娱乐比较多,但是KTV是怎么运作的却不知道。你用了多长时间深入了解它?你只回国做了两年时间,是怎么深入了解的?
尹桑:一开始我也是参加了一个比赛,根据一个案子做市场调查。我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沟通了以后才对这个行业有一些了解,以及一些比赛等。
孙宇晨:我认为现在的年轻人想创业尤其是在互联网领域创业,有一番作为,很简单。在服务业和传统行业,游戏规则都已经写定了,别人是你的老板,你是员工。所以如果你想自己当老板,打破这个格局,或者自己主导一些东西,就必须去一些行业格局还没有建立的领域,而互联网创业是非常好的一种方式。
徐乐:我的创业非常简单,一进大学还是每个月向家里要生活费,然后开始做家教,后来开始研究技术,很简单,目的就是不向家里要钱。之前我是做海外市场,我现在刚刚回国做品牌。我创业已经14年了,我的感触是,其实大部分的创业者聪明才智都是一样的,最重要的是选对方向,大家一定要选对方向,只要坚持专注一定会成功。
刘克楠:我和我的大学同学一起创业,我是90后,我们其实不是想创业,就是想做一个产品让身边的人都能用。我们做的很简单,就是传统的消费品,我们用互联网的方法做消费品,要做很多很多东西。刚才调查了一下,很多人还没有在用大象,我希望大家了解一下我们的产品。我们可以先帮你们找到女朋友,然后再来体验我们的产品。
高阳:接下来问几个问题。其实大家很好奇,经常有人问,像雕爷,创业到一定阶段就洒脱了,心灵也解脱了,但是我感觉创业刚刚开始的时候其实是很苦逼的阶段,有些人可能把工作和生活分的比较开,创业过程中你们的生活和工作是怎么分的?我自己没有分的那么清,我的创业就是一种生活状态。除了这个问题,我们看正在创业的人每天都在干什么?像我自己,现在可能50%左右的时间都放到公司产品方向上,20%放到团队建设上面,30%才是处理我自己的事情,白天起的比较晚,刷一下新闻看看大家都在干什么,晚上基本上是学习状态。我是这样的,所以想看看其他各位你的工作和生活是怎么分的。我感觉我自己是亚健康状态。
刘克楠:毫无疑问,我大部分时间是用公司的产品。这是开个玩笑,我50%的时间是做产品、和用户交流,其实是和用户交朋友,剩下的50%是找创业伙伴。这部分工作一路下来都非常好,包括原来小米的同事。
徐乐:我工作的状态就是每天对着电脑,我的生活就是创业。
孙宇晨:我个人感觉是,一睁眼就开始处理公司的事儿,我是一个工作狂,我感觉我这种人比较适合创业,也愿意做各种事情,我感觉这种生活状态本身也比较适合创业,很多适应了朝九晚五的生活的人,不适合这种工作状态。
尹桑:我找人,然后和人聊。我经常去健身房打打球,锻炼身体。我觉得一个CEO的身体肯定会影响公司的发展。
现场提问
问:我特别钦佩各位这么年轻,就有这样的创业精神。刚刚尹桑说一开始做过一个市场调查,但发现市场调查没有用,请问你做的是什么市场调查?我是做用户研究的,我认为市场调查一定有用的。
尹桑:我是在国外做的电视电话市场调查。我们的调查只是为一个创业方向努力,重要的是要去感觉,创业要在过程当中摸索。
问:但是在做出产品以后,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其实倒回去还是用户的基本需求,对吗?
尹桑:这个是有道理的。刚才我说的,主要指的是创业初期。
问:我想问一下刘克楠,你在形容你们公司产品的时候,说你们在模仿之前呆过的公司的产品思路或者模式,你在小米公司的经历对你的创业有什么影响?如果给年轻人一个选择,是自己创业还是去大的公司?另外,大象安全套是否是你的第一个创业想法,或者在决定做这个产品之前,是否有做其他产品的打算,在安全套方面有什么目标?
刘克楠:先回答第二个问题。我们希望把大象做成长久的品牌,我们一开始也是看了《定位》这本书,然后做的定位。我们就想做一个年轻人用的产品。我在大四的时候,在互联网公司实习,后来去了小米,我当时得到一个比较好的锻炼机会,首先是人脉积累,我觉得在中国人脉还是很重要的,不管你有多大能力,人脉还是很重要的,后来才能得到很多帮助。我在小米还有一个比较好的机会,就是能接触到VC,哪一个VC来我都知道,所以融资这块后来都比较顺利。这一点是在大公司获得的比较好的经验。
高阳:我也想听听其他几位的看法,年轻人大学毕业,是选择去自己创业还是直接去大公司学习?
徐乐:我们大学毕业时,有留学的,有找工作的,有读研的,我觉得无论是创业还是找工作,答案都是一样的,我觉得都挺好,有时候青春很难找回来的,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美好时光,享受自己的人生。毕业以后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创业,都是跟在校不一样,所以珍惜自己的大学生活。
孙宇晨:我们是属于刚从校园出来,还没有赚钱,还在赚钱欲望最旺盛的阶段,没法和徐乐这样的高富帅比。我认为,创业得看自己是不是创业型人格,得看自己适合不适合创业本身。其实我也在大公司实习过,很痛苦,你会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想创业,因为你有很多想法,这种冲动让你不得不创业。所以加入一个创业型公司,或者自己有一个想法,就不要被外在的假象所迷惑。我自己是北大毕业的,北大和清华的同学头上一直有魔咒,有光环,认为不要在不断的平凡中沦为平庸,所以基本上北大、清华和美国高校的学生一开始训练的时候都以进顶尖企业为荣,他们思考的是能不能维持这个光环,给社会和家长一个交代。但是事实上,你不用给任何人交代。我们刚开始创业的时候融资,投资人什么都不多问。他们问:你在大公司工作过?我们实事求是的讲都没有做过,但是很多公司其实都不会在乎这个。
高阳:这个问题上大家应该能看出来,实际上有很多不同的回答。我感觉很多问题是由大环境造成的,包括你创业的大环境,至少我自己五、六年折腾过来,总结出来几件事。一个就是,我有些时候不知道我能干什么,但有些时候,坚定一个事情之后要坚持下去。还有就是要认识到,在国内有一个很大的问题,不管是我们90后还是其他的前辈们,就是中国的社会不太兼容失败,但其实失败是很正常的事情。
问:现在有很多人有创业的梦想,但是在实际的创业过程中,可能会有资金、创业经验或者投资等专业条件的制约,从你的创业过程来讲,遇到的最大阻碍是什么,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
孙宇晨:我个人感觉,创业时候最大的阻碍还是自己的内心。我是在美国读的研究生,当时最好的选择是在美国拿学士学位,其实美国人的心理某种程度上和我们中国人差不多,跟中国的国考也是一样的,每个人心里其实都有这样的想法。但是现实逼迫我不能这样,最难的是立下决心,把前面的安全网斩断,走向风险,走进风雨中,一开始做这个决定很难受,面对一切的压力。当然这个决定对不对,和你的能力有关系,你千万不要在该用智商的时候用情商,一方面当然能力要强,另一方面在能力不够的时候要自知。当然我相信清华大学所有的人能力都够,大家在能力够的时候要去斩断安全网。
问:你们是怎样理解90后的焦虑?你们打算怎么样利用更多的社交媒体去了解他们,打造他们喜欢的品牌?你们肯定对这两个问题有所研究,一个是用户研究的问题,一个是传播的问题。
刘克楠:我个人觉得90后和80后没有什么区别,其实需求都是一样的,只是所处的环境不太一样,80后可能没有智能手机和互联网,我现在去找他们和他们去交流,我们做互联网的产品,让他们来了解我们,可能我们做线下不好做,但是互联网比较容易一些。
孙宇晨:我个人感觉90后最大的区别就是比较无情,一个东西做不好就废了。问一下70后或者80后,他们还会委婉一点,90后会很直接地说不好、烂。我认为这样更好,在无情的竞争中才能够让产品脱颖而出。尤其我们公司,我们是做虚拟货币的,手续费要尽量的降低,这是这个产品最大的竞争力,也希望产品上线的时候大家来关注试用。
高阳:其实我打交道的人跨的年龄幅度非常多,我打交道最多的是80后,和60后和70后也有交流,每个年龄层的人身上都有一些根基的东西是不变的,是相同的,但是他们性格不同,表现出来的形式不一样。对于公司来讲,你不懂这个人群,你就找到更懂的这些人群去了解他们,还有很多东西去靠数据去分析。我听很多朋友说,马化腾自己很关注年轻人的动态,他自己经常找一些和我们年龄差不多的人去聊天。我和很多人聊天,我们一块玩,还有一点,我要了解另一拨人,这些人在用陌陌,有些产品本身的定位不是一个年龄层的,看这个产品可以了解这些人的性格,所以我半夜定一个闹钟,看这些年轻人在陌陌上面做事情。
问:想问一下,创业做到理想的状态是什么样的?
孙宇晨:突然间不敢说太多了。我们自己对这款产品寄予的希望先把产品本身做的足够安全,然后让用户去和机构适应这种跨界之后的方式,我们知道大部分用户在银行电汇和银行汇款的方式,我们这种方式速度非常快,时间非常快,同时我们不像银行一样,节假日关门和放假,我们是24小时营业。我们国家有一定监管上面的要求,我们也非常希望能够跟监管层上面有一些交流,能够让这款产品在中国取得一定地发展,这个对产品本身来讲。
我们现在基于现在这套全新的有价资产协议,有点象互联网早期一开始开发出来的只能做门户和搜索引擎,当时的想法也是一样的,我们现在只看到一两种模式,把后面的模式做好还需要更有想象力。
问:我也是学管理出身的,学营销,我在大学做过创业方面的事情,都失败了,我也是90后,我想了解,你们小时候的家庭环境对你们现在的创业有多大的影响?
第二个问题是,现在有一部分声音在支持年轻人创业,但是有一部分声音不让我们年轻人创业,能否通过你们的想法给我们一些解释。
高阳:我来回答一下。家庭的成长环境跟这个事情相关不相关?我认为相关,但是重点不在创业本身,我爸爸妈妈没有上过学,我有一个哥哥和姐姐,哥哥属于学习成绩特别好,我从小的性格属于相对比较外向的性格,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非常重要。
我认为要创业,首先先去想明白自己想要什么,能做什么,然后跳出这个圈子。要学习,如果自己家里本身就从商,这方面做得就快。我很多朋友就是浙商出身,很多朋友在大学里面就是能拿出十几万,有很多同学给他打工。家庭对人是有很大的影响,我在2008年的时候对互联网一点都不懂,我看到93年的小孩,我看到南外有很多天才,有很多人愿意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所以不要被原先的包袱所抓住,要去看新的东西。
还有,别人说创业有风险,有些人就是愿意去挑战愿意去冒险,我认为这样一种人才能不断的去突破自己。如果想选择比较安稳的生活去找一个工作就OK了。
尹桑:风险投资,看到风险应该是兴奋的,互联网的风险是越有风险越难,越是有能量,越是有前途,投资就是投资的风险,这才是有意思的事情。
孙宇晨:我个人也是非常普通的家庭,家庭方面对于创业的帮助几乎为零。我个人感觉中国有两种不同形态的创业者,有一种是依赖家庭做大做强,代表是房地产行业的,比如王石,而互联网是非常适合创业的领域,因为它不需要你有这种东西,你只是需要创意和创新,把这个事情说清楚就可以了。比如你拿着一千万人民币,你到银行得给他很多的抵押品银行才能把钱给你,只有在互联网才可以这样自由,这种好的事情如果不抓住是非常傻的。
徐乐:我创业14年,失败过无数次,总结一下就是,如果能够坚持一个事业做十年,而不是今天看这个,明天看这个,最后在十年中,总结失败和经验的教训就能成功了。要做好思想准备。
刘克楠:我也觉得风险无处不在,你过马路时候有风险,在床上睡觉的时候也有风险。我们做安全套本身就是安全的,所以规避了很多风险。
问:如果中国互联网和IT企业不抄袭美国模式,你认为中国的商业模式能够成功吗?
刘克楠:毫无疑问我们没有抄美国的公司,但是他们有没有抄我们,不太清楚。
大家的理解就是要做品牌,我们去国外做品牌,我们大象和别人不一样,我们的工作就是做品牌,我们就是让中国人自己的品牌走向世界,让美国人和全世界的人认可我们,让全世界的人认可我们的理想。
高阳:很多学生去学习社会学的时候了解,美国和中国的社会发展不太一样的,原先美国在那个经济环境下有很多需求,可能在中国十年之后才有这个需求,到现在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特别快,有很多的美国公司已经来中国寻找机会了,我们当时做社交游戏的时候,因为不同的市场有同样的需求,只是把商业模式搬到这个地方,有时候纯搬是搬不过来,还要加以优化才可以。
有些时候发现商业模式本身的用户需求是相同的,包括我现在有很多俄罗斯的朋友,他们也说要不要一块开公司,我刚才看到熊晓鸽说很多国际的公司来中国做不起来,这里有很多八卦,以后有时间大家一块聊一下。
在中国有防火墙保护着,千亿美元的公司也会很多,现在也已经有非常多的案例,手机游戏领域有很多优秀的公司,他们在海外市场已经是非常赚钱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