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襄阳打工妹6千元创业逆袭 打造乡村服饰“沃尔玛”

2014-06-05 14:301990

曾经,她是一名普普通通的打工妹,卖过布料,当过油厂工人。如今,她是襄阳市璐豪百货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拥有17家实体店,立志打造乡村服装业的“沃尔玛”。

她叫张英,44岁,一个看起来瘦小、温顺的母亲,从来没想过会有自己的事业,却用她温和却充满力量的坚韧劲儿,在服装行业闯出一片天地。

纯朴打工妹 6000元开启创业路

“如果你拿6000元钱去买工作,那我一分钱都不会借给你,如果是用来创业,两万元都没问题。”张英一直记得范阿姨对她说的话。

1986年,张英16岁,在当时的中原市场看摊卖布,老板就是她口中的范阿姨。

张英说,她小时候家境困难,读到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长大后一直希望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得知范阿姨的儿子在政府部门工作,便想让其帮忙介绍到国营单位上班。

除了不要工资,每年春节放假之前,她都留下来帮助范阿姨打扫卫生,一忙就忙到大年三十才回家过年。

皇天不负有心人,张英勤奋努力,终于迎来了获得工作的机会。1989年,范阿姨让儿子在一个榨油厂给张英介绍了一份工作。后来厂里有了政策,交6000块钱,就可由临时工变成合同工。

为了改变现状,她准备找范阿姨借6000元钱买下这份工作,然而却遭到拒绝。也正是那句拒绝的话,让张英的命运有了转折。

张英回去算了一笔账,6000元钱买一份工作,每月80元工资,一年也才挣9600元,然而工作长久后,身体也吃不消。辗转一夜无眠,她终于下定决心——自己创业。

于是,她拿着5000元钱,在新华市场买下了一个6平方米的摊位,卖起了女装,她自己也没有料到,那里成了她事业腾飞的起点。

做事肯吃亏 赢得稳定客户群

有了自己的摊位后,张英坚持诚信服务,放长线钓大鱼,赢得了一批稳定顾客群。

1992年9月,张英用借来的两万元钱先在襄阳长庆市场批发了一批女装进行零售兼批发,一个月内就全部消化掉。张英说,她刚开始做生意,自己也没有什么文化,不像其它同行以利益为主。而她卖布的那三年,学到的最大的经营之道就是诚信,她不怕自己吃亏。

张英认为,诚信首先就是要保证服装的质量,在进货时,她就特别注意品牌样式的选择,回来衣服上架之前,她就算一个人再忙,都要仔细检查衣服是否有线头、开线的地方,以防卖给顾客的衣服存在瑕疵,给顾客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批发上,张英销货速度比其它商家都要迅速,原因就在于她的价格低。她考虑的是更长远的利益,而不是眼前的。由于服装批发利润降低,为了节约成本,张英就在自己的衣食住行上节省。虽然自己是卖服装的,却不舍得给自己换一件新衣服。“自己省一点,利润薄一点,生意才会久一点。”张英说,人不能怕吃亏,有亏吃才会有福气。而她这种放长线钓大鱼的销售策略,不仅让她销售迅速,也留下了一批稳定的客户,同时老顾客又不断给她带来新顾客。

重拾老本行 把服饰店开到农村

从1992年开始,她的服装生意一直都很平稳的发展,每年有20余万元资金周转,张英觉得已经知足。

1995年,张英结婚了,想到以后要供孩子读书,就计划着多赚一点钱。她姐姐在卧龙镇开有一家砖厂,每年有100多万元的收入,她当时有些心动,第二年,她和老公投入几十万积蓄,在双沟镇承包了一个砖厂。

然而砖厂的生意并没有一帆风顺,当时砖的价格卖不起来,量也达不到,第二年生意就做不下去了,砖厂卖了之后,还欠下50万元的债务。

虽然欠了债,但张英并没有灰心,而是和老公一起做回了老本行,继续做服装生意。这一次她更加用心和努力。“也许我和服装有割舍不掉的缘分,做服装稳赚不亏,一转行就亏大了。”张英笑着说,她很感激那次失败,如果不经历失败人容易忘本,没有那份艰苦,也不会更加坚定她和老公的感情。

因为有了老公的陪伴,张英卖起服装来更有动力,也更用心。有一次,一位老河口的顾客在她那里买了一件衣服,回家后发现衣服穿着不合适,过了一个星期才来换,并抱怨交通不方便,再远一点宁可送人都不换了。

这样的抱怨很多,张英刚开始听的时候并没有在意,后来听得多了,她突然意识到,农村服装市场还是一个空白,农民缺这样的服务,却没有人提供这个服务。于是,她萌发了在农村开设服装服饰店的想法。

2004年,张英的服装生意越做越好,她不再局限于只做批发,而是开始在超市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做零售,她在市区三家超市租了三个专柜,雇佣销售人员卖服装,不是为了扩大知名度,而是为了进入乡村市场准备资金。

在经营了几年之后,2009年,张英注册成立璐豪百货有限公司,公司刚成立,就在卧龙镇、朱集镇租了三个门面,开起了璐豪服饰实体店,同时还有三个店中店同时经营。

创业新经

张英:

“追”着农民卖时装

“开实体店以前我一直在做销售,不懂经营管理,突然开了实体店自己还有些手足无措。”张英说,我读的书少,只能靠后天不断学习,不仅要多读企业管理的书籍,也要多和各企业老总取经。

张英也从来没有将自己当成大老板,她和员工交朋友,着实解决员工的困难,保证员工安心做事。而为了奖励企业高层,公司拿钱给员工买房买车,一切都是为了让员工能将璐豪百货当成是自己的事业来做。

5年间,张英已经将实体店发展到枣阳、谷城、老河口等地各乡镇,数量已经达到17家,最大的面积有1000多平米,最小的也有500多平方米。同时也带动了300多位农村妇女就业。

下一步,张英计划在10年内开50家门店,同时还要在全国各地做加盟,打造乡村服装业的“沃尔玛”。

记者手记

创业就是敢想敢做

张英说,她从没想过自己会创业,也没想过自己会成功,但开始了就没从没想过自己会失败。

张英成功的秘诀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不惧现在,坚定未来,在奋斗的路上她从来不迷茫,想到了就去实践。

如今已经有了17家服饰店的张英并不觉得自己成功了,她一直给自己定义为一个创业者,一直在路上,只有方向,没有终极目标。

而我们活在当下的大众,总是会感到迷茫,只是因为想得太多,做的太少,迈不出第一步,永远是一个幻想主义者。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安徽太湖县:打工妹回乡养火鸡闯出致富路
满分企业网讯:太湖县弥陀镇因人多地少,农民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扶贫攻坚的任务很重。该镇真君村张湾组的张玲玲,初中毕业后一

0评论2015-08-05311

泸州打工妹大胆藤编创新 成就创业路
身有残疾的丁小华如今靠在李绪芳厂里编织藤器,每个月可以挣到一两千元,能够维持生活。对46岁的李绪芳来说,创业的困难曾一度让

0评论2014-07-22170

从打工妹到连锁超市老板 李育珊为千人提供就业
从一个普通的打工妹,到坐拥300多家连锁超市的大老板;从自己艰难谋生,到鼓励与扶植大学生和下岗工人自主创业,这就是本期微创业

0评论2014-06-26157

打工妹子被骗光2年积蓄
6月份,福州警方在全市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防范电话短信网络诈骗宣传,目前防诈骗造势宣传已全面铺开。然而就在前日,来榕务工的江西

0评论2014-06-12141

1.4米打工妹 身残创业成百万富姐
    “我是残疾人,知道创业的艰辛,所以我希望帮助有创业愿望的残疾朋友。”32岁的王丹身高只有1.4米,走路时右腿有些跛。十年来,她靠1500元资金,创下了百万财富。    昨天,王丹委托本报,征集10名有创业愿望、

0评论2007-10-11411

打工妹李爱英创业养鹌鹑成富姐
    8年前,父母双亡的李爱英怀里揣着奶奶变卖家具所得的50元人民币和大伯为她买的火车票,从重庆市万州区踏上去北京的打工之路。当年19岁的农家姑娘做梦也没有想到,时隔8年,她竟成了一个“北京人”,还有上百万元收入。  &

0评论2007-09-18507

打工妹开考研班赚百万
    创富简历    一个靠卖菜的收入勉强读完高中的奉节打工妹黄华,其29年的人生经历简直就是一部白手创业的“教科书”:从一贫如洗到百万富翁,她不服输、不服气,几经摸索打拼,这个高中毕业生从研究生培训方面寻到

0评论2007-05-21327

打工妹信笔涂鸦闯出创业路
    一个从小喜欢画画,但作品总被别人当垃圾、从来没出过什么成绩的打工妹,靠涂鸦开始了一条崭新的创业之路,为自己赚了大钱。    1982年,邓小如出生于江西省进贤县,父母都是小学教师。邓小如从小就喜欢画画。&

0评论2007-04-29328

打工妹淘房淘出百万身家
    从打工妹到百万富姐,很多人认为这条路很漫长,甚至一生都无法到达。穿行在广州繁华的街道上,我常常想,其实赚钱需要智慧,也需要把握机遇。     1998年,我从郑州一家建筑学校毕业后来到广州,在一家大型

0评论2006-09-2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