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杠上洋品牌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应主动出击

2014-10-24 08:361160
   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的成熟与洋品牌入侵不无关系。当多数国人尚不知体育用品为何物时,欧美大陆的运动市场就已厮杀惨烈。作为后起之秀的耐克,曾经面临着阿迪达斯公司的巨大压力,却成为了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建立生产联络代表处的欧美品牌。几年后,阿迪达斯、彪马、卡帕、美津浓等高调杀入中国市场,港台鞋企也纷纷向内地转移,我国体育用品市场竞争加剧。与此同时,外贸公司接下外贸订单,交给东部沿海地区的民营或个体鞋厂生产,既培养了熟练的产业工人、技术,也逐渐形成产业链,中国体育用品OEM(贴牌代工生产)产业就此发展起来。

  

杠上洋品牌 中国体育用品品牌应主动出击0.jpg

 

  而依靠OEM起家的民营中小企业,依靠其机动而低成本的运作模式,已经抢占了原来国营品牌占据的中低端市场。其中,李宁为代表的广东企业因为进入市场较早,通过品牌营销、人才引进、渠道新模式、体制改革,几年时间就奠定了领跑者地位;90年代末期以安踏为代表的福建晋江品牌开始发力后,凭借过硬的质量优势,也在不断崛起。

  市场的引爆点来自奥运会。2001年,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成功,神州大地掀起了一股奥运热,最直接反映就是奥运经济和体育产业。作为体育产业排头兵的体育用品市场表现更为明显和快速,民资以每年50%左右增速进入体育行业,2013年仅珠三角地区投入就超过5亿元。广东8000家体育用品企业,民企就占了九成多。经过轮番广告轰炸和明星代言后,到2008年,李宁销售额已达到近67亿元,零售店总数达6200间;安踏2008年营业额达到46.3亿元、利润8.9亿元,店铺总数达到5667家。

  经历2000-2009年的“黄金十年”后,部分公司已达到上市量级或已经上市。然而,随着行业增速放缓,严峻的问题开始显现,高库存、净利润下降的阴影越发浓重,本土体育用品行业的疲态开始显现,以研发为主体的转型工作也在悄然开展。2005年,安踏斥资3000多万元率先在国内成立第一间运动科学实验室,颇具战略眼光,国家体育总局在2006年发布的《体育事业“十一五”规划》也是早早地看到了这一问题:“鼓励和引导体育用品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创新”。

  但目前看来,这种转型还将持续,而且并不局限于科技领域。2012年以来,多家民营体育品牌纷纷出现“关店潮”,从近百家到数千家不等,以降低日益高企的运营成本。这一方面与中国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很大的关系——运动鞋服最大的消费人群15-25岁的年轻人正随着人口出生率下降而大幅萎缩,但这恐怕也是盲目快速扩张、大肆开店的苦果。

  新政的发布,对尚还处泥潭中的民营体育用品企业而言,更需要主动出击,不能坐等转型成功、机制到位,错失弯道超车的新机遇。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打造品牌生态圈 福建体育用品品牌“大有可为”
满分企业网了解到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形成,在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政策背景下,福建作

0评论2015-05-18101

中国体育用品业复苏明显 但竞争力未见根本性提升
满分企业网了解到被称为中国体育用品业晴雨表和风向标的体博会昨日在福州落幕。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副主席、国家体育总局运动器

0评论2015-05-1367

互联网+席卷体育用品行业 从概念到产品的“加法”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正在福州举行的第33届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上,一股互联网+风潮席卷体育用品行业。一个不玩电商、O2O、可穿戴、物

0评论2015-05-1278

国内体育用品品牌纷纷打折 竞争过度成亏损根源
满分企业网讯:不知从那一天起,小区楼下的李宁专卖店悄无声息地消失了,印象中它一直在打折,似乎生意很不好。不止李宁,安踏、

0评论2014-11-21120

绝处逢生 解析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变形记”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南宋诗人陆游写的诗句,形容人在前方似乎无路可走情况下,在柳荫花丛间,忽然看到了一座村庄

0评论2014-08-09122

安踏巩固体育用品行业领先地位
昨日,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与国家体育总局体操运动管理中心正式签署合作协议。这也是继中国奥委会、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冬季运动

0评论2014-08-05201

国内体育用品销量一季度飘红 行业正在稳步回暖
匹克体育营销负责人刘翔也表达了与其他品牌一致的看法,即各体育品牌会在今夏使尽浑身解数,尽可能搭上巴西世界杯的营销专列,从而拉高第二季度乃至上半年的销量。

0评论2014-06-09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