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国土交通省航空和铁路事故调查委员会23日说,机翼内部一颗松动的螺丝很可能是日前中国台湾“中华航空公司”客机在日本冲绳降落后起火爆炸的“罪魁祸首”,而“肇事”螺丝所在部位是客机日常维护的“盲点”。
输油管并无破裂“华航”一架波音
737-800型客机20日在冲绳那霸机场着陆后起火爆炸,机上16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全部安全撤离。
调查人员一开始怀疑,事故原因可能是客机内一条输油管在着陆时破裂,导致燃油大量泄漏,继而引发客机起火爆炸。但与这一推测相悖的是,飞机跑道和停机坪上均无燃油溢出痕迹。
国土交通省航空和铁路事故调查委员会23日举行新闻发布会,宣布调查取得突破,调查人员在出事客机的右翼油箱发现一个破洞,一颗螺丝赫然“钻箱而出”。
引擎高温引燃漏油
委员会认为,飞机在起降时使用的机翼前缘襟翼的内部螺丝出现松动,刺穿了机翼内的油箱,燃料从破裂处经前缘襟翼缝隙大量流出,随后被引擎的高温引燃。
调查人员称,客机可能是在那霸机场着陆后,在向停机坪滑行过程中收起前缘襟翼时,松动的螺丝刺穿了油箱。螺丝本来位于前缘襟翼的支撑活动部分,松动原因尚不清楚。油箱被刺穿部位接近引擎挂架,挂架内部的输油管等经检查未发现损伤。
日本《朝日新闻》24日报道说,这一事实让调查人员大吃一惊,因为螺丝所在部位是飞机日常维护的“盲点”,螺丝刺穿油箱更是超出事故调查的“正常认知”。
发现“祸首”纯属偶然
报道说,事故发生后,由国土交通省航空和铁路事故调查委员会、冲绳县警方、美国波音公司组成的联合调查组一直在机身及其周围细细勘察,但没能找到造成燃料泄漏的裂缝或破洞。
调查人员后来打算把重点放在右机翼和引擎结合处的输油管线上,并开始作解体准备。但到23日上午,调查突然出现转机,美方小组和冲绳警方告知调查委员会首席调查官台木一成,“油箱内发现破洞”。这一发现比较偶然,有关人员本打算在油箱部位开一口子,排出剩余燃料。台木一成说,那个部位在事故中并没有着火,因此本非“调查重点”。
最安全部位引发大祸
报道说,松动的那颗螺丝,别说日常维护和点检,在几年一次的大规模维护中也基本不会被注意到。“怎么会松动?难以想象,”一名飞机维护人员在接受采访时毫不掩饰诧异,“油箱周边应该是安全系数最高的部位。一颗螺丝居然引起这么大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