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巾帼不让须眉。
是的,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同辈女人中,无论做为妻子,还是母亲,像她经历如此多的艰难曲折,又做出如此非常人所能想象业绩的为数并不多。
在山西朔州北方美食城,在她明亮、干净而又温馨的家里,她坐下来专门接受了我们的采访。她说话语调不高,但谈吐清晰,娓娓交谈中不时情不自禁落下一串泪珠。我们着实感受到这是个善良的女性,在她生长的轨迹中充满了曲曲折折……
难忘童年苦
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新,整个神州大地物资紧缺,人民群众处在饥寒交迫之中。在这一时期,山西朔县贾庄乡北漕村田家,一个婴儿哇哇落地,她就是田家的三女儿。她人长的美丽,父母给她取了个同样很美的名字“玉先”,希望她既美丽漂亮又敢为人先。田家人世代务农,老实巴交。玉先共有姐妹4人兄弟3个,这在当时并不稀奇,但孩子多无疑增加了父母的压力。田家老俩口每天起早贪黑,弯着个腰,一刻也不闲着,努力去养活自己的七个孩子。后来稍微懂点事的俩姐姐,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七八岁就下地劳作挣上了“工分”。田玉先太小,队里不给算“工分”,但她能够混顿饭,沾点油星星,减减口馋。当年的生活只能用一个字表达“苦”:每日主食离不了糠窝窝、烂淹菜,家里人吃不饱,就扒树皮,捡茴子白老边叶充饥,老早就落下胃痛,肚憋的毛病。
生活是苦的。但日子却是甜的。那个年龄的人沐浴着党的关怀,对未来充满无限的希望,所以,日子再苦再累也是精神的。田玉先像其他孩子一样,深受党的教育,从小就确定了为人民服务的理想。1968年,田玉先初中毕业后,加入到村里的“铁姑娘战斗队”,积极参加“大生产运动”。由于她勇于吃苦,表现突出,先当了村妇联会主任、副支书,后被聘为“借干”。
滴滴慈母泪
1979年的春天,右玉县油坊镇花红柳绿,呈现出一派勃勃生机。就在这一美好时节,她们娶回了漂亮的新娘田玉先。对此,朔县贾庄乡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美若天仙的玉先会远嫁他乡?但知内情的都说,那是为了脱去世代遗留下的“农皮”,人家姑娘想吃“皇粮”,因为婆家是干部家庭。与其说她嫁人倒不如说嫁给“工作”。
在那个以户口论地位的年代,重视户口胜过对人才的重视。人们以市民户为荣,看不起庄户人;田玉先并没有因为长得好,而被另眼相看。婆家部分人嫌她是个“农户”,对她“翻白眼”。天生好强的田玉先哪能容忍别人的小看,她暗下决心,做出点事来让他们看看。
- 1
- 2
-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