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好评”忽悠消费者
近日奇虎360移动应用产品遭到苹果商店“一锅端”,业界人士猜测与苹果应用商店出现的刷榜现象有关,苹果应用商店“刷排名”以骗取消费者下载量的黑色产业链由此浮出水面。从近几年电子商城淘宝网的“刷钻”“刷人气”“刷好评”,到苹果、安卓市场等手机应用商店“刷榜”“刷下载量”,“网托”利用电子领域排名规则欺行霸市、消费者上当受骗现象屡见不鲜。
“苹果控”王飞几乎每天都会浏览苹果应用商店(App Store)榜单,选择下载一些应用体验。然而他发现:“有一些排名靠前的应用名不副实,明显可以看出有‘网托’在操纵。”以一款移动应用为例,今年1月29日上架苹果应用商店,2月15日排在免费应用榜单第25名。翻阅用户评论可以发现,仅仅半个月时间评价就500多份,多数内容吹捧过度,多打满分,而且评论时间也较为集中。
王飞所说的并非个例,很多人都遭遇如此经历,一些热心者在应用程序下写出警示评价。然而,即便有用户客观地写下负面评论,也被淹没在“网托”洪水般的好评当中。一款应用程序的留言这样写道:“不知道这程序是怎么排到这么靠前的,满心期待却一场空欢喜,大家千万别再下了。”
记者调查发现,商家提出需求并支付一定费用,专业“网托”和部分IT公司兼职“水军”就会到相应电子商店或平台,对开发者制作出的应用程序或拟推销的商品进行虚假购买并给出好评,迅速使其攀升至电子商城和商店榜单的前位。
移动应用开发者、北京千纵文化公司合伙人郭洪亮指出,目前“代刷好评”专业机构非常多,仅在淘宝上输入“App 推广”关键词进行搜索,就会出现很多“代刷好评”的卖家。
不愿透露公司名称的一名苹果应用商品“刷好评”营销员告诉记者,他们主要以人工写评论、刷下载量等方式推广应用,根据客户期望应用进入的榜单级别来定价。例如,要使一款应用打入苹果应用商店游戏类排名前50位,需要支付3600元,他们会针对性地刷300到400条评论;若选择价格为1.3万元的周套餐,则可以实现整周都列入该类别前50名;以此类推,半月套餐和月套餐的价格约是2.5万元和5万元。套餐费用需要买家先通过淘宝预付,在看到效果后进行确认收货即可。
他特别强调:“保护客户隐私是公司的最高信条。”通过人工而非机器刷好评,被发现的几率极低。“我们这么多客户还没有出现过问题。”
“刷票”涌向移动互联网 企业急功近利成元凶
一些移动应用开发者、网店卖家缘何会热衷于“刷排名”?记者调查了解到,这是因为它可以让产品开发者和经营者用户数量迅速增加、大量收集用户信息、获得销售收入、赢得风险投资。手机终端应用程序的开发造就了不少传奇的致富故事,例如曾濒临破产的芬兰公司Rovio Mobile就是因为开发出了“愤怒的小鸟”而赚得盆满钵满。一些淘宝卖家通过“刷好评”误导消费者购物,获得高额利润。
据统计,我国智能手机用户保有量已达2.23亿,苹果应用商店有逾55万款应用,安卓市场有逾40万款应用。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面对数以万计未曾使用过的智能终端软件,最有价值的参考便是应用商店中的评价和排名;面对形形色色的商品难以取舍时,用户评价往往成为衡量产品优劣的重要标准。
以系统封闭的苹果应用商店为例,移动互联网业界人士、悟空网络商务经理吉晨喆指出,苹果公司通过其应用商店严格控制应用程序的上下架,消费者只能从这一应用商店下载。每天都会有大量用户从榜单上去寻找自己需要或看上去不错的产品,因此榜单就成为移动应用开发商极为看重的渠道。据介绍,目前排在苹果应用商店免费总榜第一名的应用,日均下载量在7万至8万次之间。
“同类产品的市场竞争,其实就是在比谁的用户更多、更有粘性,有了用户自然就会产生可观的收入。”吉晨喆说,类似于传统互联网的“水军”,“刷好评”和“刷下载”行为已成为这个行业的潜规则。
作为应用下载平台的提供者,苹果公司6日贴出一则被业界视为对“刷排名”行为警告的通知。该通知称,当你开发了一款好的应用程序时,你想要所有人都知道它,但是应该避免用第三方提供的广告或保证应用商店排名的服务,即使不是亲自参加的“刷排名”或用户评价,雇佣第三方也会使你失去苹果开发者资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