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好友 资讯首页 频道列表

工信部严打电话“黑卡” 运营商自查渠道漏洞

2015-01-07 09:19970
 名企在线网了解到

1月5日,工信部官网宣布,工信部、公安部、国家工商总局联合印发《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简称《方案》),决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电话“黑卡”治理专项行动。

电话“黑卡”是指未进行实名登记并被不法分子利用进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实施通讯信息诈骗、组织实施恐怖活动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移动电话卡(含无线上网卡)。

“该行动,相当于从外围监督层面督促运营商及其代理商,包括虚拟运营商,落实好入网实名检验的问题。”中国政法大学特约研究员李俊慧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落实实名制,是根治电信诈骗的关键。”

《方案》明确要求电信企业在今年12月31日前全部电话用户实名登记率达90%以上。

实名制重在“监督”

电信诈骗、垃圾短信,几乎每个手机用户都不堪其扰。2014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陈伟才曾公开表示:“2013年,全国电信诈骗案件超过30万,损失超过100亿。”陈伟才曾多年就职于公安系统。

事实上,三大电信运营商也因垃圾短信等问题曾遭3·15多次曝光。2006年起,业内就呼吁推行电话实名制,以此应对垃圾短信、电信诈骗泛滥的问题。实名制之后,通过号码实施的电信犯罪行为可以溯源,大大提高了犯罪成本。最终于2013年7月,工信部正式出台《电信和互联网用户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和《电话用户真实身份信息登记规定》,电话实名制正式出台。在此基础上,工信部又于2014年11月出台了《通信短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短信治理。

“2013年7月之前,虽然也要求实名制,但其实没人管。”山东移动某市公司员工王华告诉记者:“当时,代理商可以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一次领走几百、几千个号码,这些号码销售给用户的时候,并不要求用户实名。”

“2013年7月之后,实名制突然升级为最严格的规定。”王华回忆称:“最初的几个月,县领导每两周去所有辖区检查一次,省、市领导每月检查一次,直接去代理点‘微服私访’。代理商如不强制用户进行实名制,就属于违规。”每查到一个非实名新增号码,全县绩效扣1分,仅此一项,相当于罚款1万元。除此之外,当场处罚代理商,同时辖区主管,县公司、市公司老总均被‘连坐’,都要扣工资。

直至今日,“仍然是每月一查,新增号码几乎100%实名。实名制,靠的就是严格管理。”记者查阅工信部2014年公告,包括山西、重庆等多地通信管理局均对非实名现象进行过严格处罚。

存量漏洞的难题

新增号码的实名制可以依靠严格管理实现,但存量号码的实名制,却更多考验运营商的管理能力。

1月6日,记者在北京市朝阳区咨询了多个出售电话卡的报亭、小区门店,仅一家表示“必须持本人身份证”,其余均表示“不需要身份证”。其中一位报亭老板告诉记者:“我这里以前存了不少卡,有几百个。这些是不用身份证的,也没有人查。”

不久前,新华社也曾在一篇曝光中国联通的文章中提到:“当事人的身份证名下,存在6个未知手机号,但均非当事人使用。”

王华告诉记者:“这些存量号码,有的是用的代理商的身份证办理的,有的是代理商当时随便填写的信息,都不具有真实性,但又很难查证。”

在本次专项行动中,《方案》针对此类现象明确提出要求:对于2013年9月1日前入网的未实名老用户,基础电信企业要在为其办理新业务、更换电话卡时依法要求其进行补登记。并且,将对以同一身份证件在一个省份内登记了5张以上移动电话卡等用户列为重点,通过核验登记信息、回访等措施,验证用户身份信息的准确性。

除此之外,《方案》还要求运营商“规范社会营销渠道”、“加强网络营销渠道管理”。

“运营商自律很严,但对于社会渠道却鞭长莫及。渠道太多,就不可避免存在漏洞,这些漏洞很可能给犯罪分子留下空间。”李俊慧认为,“相信这也是本次专项引入工商、公安联合执法的初衷了,工信部、通信管理局只能监管电信运营商,对于社会渠道,可能工商或公安的执法力量更强。”李俊慧还建议,“运营商应该考虑将非实名的旧卡收回销毁,斩断不法分子的办理渠道。”

2014年底,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其每年最重要的活动中曾就“垃圾短信”等问题公开发言,他表示:“以前,我们对于垃圾短信是无可奈何,国家并没有哪一条法律许可运营商处理用户短信的权利。虽然我们能够判断一部分垃圾短信,但也不能拦截。现在,工信部出台了相关规定,这样我们拦截垃圾短信就有法可依。”

现在中国移动每天拦截的垃圾短信超过8亿条。同时李跃也公开表示:“我们公司也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我们将严格规范管理流程,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反对 0
举报 0
收藏 0
打赏 0
评论 0
盈利困难盲目拼数量 工信部收网虚拟运营商黑卡
满分企业网了解到自黑卡专项行动开展以来,监管部门加大了对手机卡实名制的落实。继对三大基础运营商整顿后,实名制大棒又打向虚

0评论2015-06-30115

晶报评:“黑卡”的幕后黑手究竟是谁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究竟是哪些运营商屡劝不改,牛气冲天?其背后有没有见不得光的利益勾连?若有,责任人是谁?手机实名制已推行多年,

0评论2015-04-1681

没有“黑卡”,运营商的新增用户怎么玩?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放松入网审核从而以各种手段产生新增的黑卡战术不能再用了,但是对新增用户的KPI考核并未停止,那么对运营商的市

0评论2015-03-27113

北京非实名流量卡被清洗 黑卡整治仍有漏网之鱼
据满分企业网了解日前,中国联通常德分公司被央视315曝光销售假电话卡,移动电话实名登记再度成为社会焦点。为此,在距离电话实名

0评论2015-03-18125

网售匿名手机号卡带来“黑卡”隐患
满分企业网了解到距离工信部实行电话实名制政策已近2年半,记者昨日调查发现,网上仍有大量匿名手机号卡可购买。由于这些号卡大多

0评论2015-01-13324

清理“黑卡”,运营商不能唯利是图
清理电话“黑卡”,可能会影响一些收入。运营商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特别是为了取得竞争优势而放松管理甚至放手不管,放纵“黑卡”贩售。作为国字头的央企,三运营商大黑卡责无旁贷。

0评论2015-01-12191

整治“黑卡”要保持高压态势
但是也应该清楚地看到,整治工作仍有不少“硬骨头”要啃。此次专项行动强调管理措施与技术防控相结合,能否达到预期目标, 有几个难点需要重点关注。

0评论2015-01-09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