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临安青山湖畔的杭叉工业
园内,“杭叉”董事长赵礼敏没有休息,他依然忙碌在生产一线。
而就在不久前,法国曼尼通、日本尼桑等“世界500强”纷纷主动上门寻求合作。也就是说,杭叉精湛的技艺赢得了国际的认可。
近日,记者驱车赶往这个几十公里之外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基地采访,企业生产线上快节奏的景象扑面而来。一台台出口欧美市场的崭新叉车整装待发;一款款新研发的多功能叉车正在调试;占地120亩的科技产业园工地机声隆隆······
现代物流业的高速发展,使工业车辆前景看好,据预测,2015年全国叉车销售量将增至40万台。杭叉正是抓住了这一机遇,瞄准市场做研发,产品已涵盖机、电、液等高端制造和控制技术,吸引了海外同行的目光。
一个小细节见证科技的力量
在杭叉的调试车间,工人们正在不停忙碌着叉车速度、制动、稳定性等项目的调试。而在另一侧的实验室内,随着连续不断的上下起伏,叉车门架性能正在接受自动检测;蓄电池稳定性的指示灯也在不停闪烁着……
记者注意到,一个十分微小的零部件——油门控制线,正在一个检验仪上做往复拉伸运动,弹簧一伸一缩,没有任何声音,若稍不留意就注意不到这个细节,“这是在检测油门拉线的性能,一个新研发的油门控制线需在这个检验仪上拉伸40万次,大约需要一个月时间,且检测数据需在档案柜里保存5年以上。”一旁的杭叉副总设计师介绍说。
今年6月,杭叉试验检测中心成为国内叉车行业首个通过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这个实验室和外面一个400多平米的试车场,都是国家认可试验的一部分。“以前,我们一个产品送北京去检验需要一两个月,现在家门口就能检测,效率大大提高。”赵礼敏说。
“在今后2-3年内,我们还要同步做好7000平方米试验检测中心的建设和7000平方米的科技楼建设,投入5000万元增添测试实验设备,重点加强整机和零部件研发试验、可靠性试验。”
“世界500强”上门寻求合作
当别的企业代表在各种大会小会上读发言稿时,赵礼敏却上演了“脱口秀”,因为他每天都在潜心研究行业发展最新趋势,“以前去找世界500强合作,人家不愿意,热面孔贴了冷屁股,现在不一样了,是人家主动上门寻求合作。”
说这话时,赵礼敏底气十足:去年,杭叉实现57823台销售,营业收入突破70亿元,连续6年排全国叉车出口量第一。